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安保行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国际安保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模式,通过对行业领先企业的深入剖析,归纳全球安保服务的业态特征,认为深入探索和把握全球安保行业的发展态势与规律, 对于思考中国海外安保服务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现代安保行业,即“以市场方式来配置安全产品和服务”的行业,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1850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的平克顿侦探公司被认为是现代私营安保服务的鼻祖之一,其目前仍然是世界安全风险管理行业的“领导者”。20世纪初,在欧美诞生了一批现代安保行业的“国际化公司”,如杰富仕,分别起源于1901年在丹麦成立的哥本哈根和腓特烈斯堡夜间警备公司和1906年成立的法尔克援救公司;如赛科利达,起源于1934年瑞典西南部城市赫尔辛堡的一个地方安保服务社。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保安行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潮流。首先,20世纪70至80年代里根、撒切尔在美英推行“保守主义革命”,出于小政府意识形态和压缩公共预算的考虑,很多传统上由国家垄断的安全职能,如监狱看守、政府建筑物安保监控等,被移交到私营安保市场,这一轮“安全外包”大潮给杰富仕等保安企业带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其次,21世纪初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中,美英等国实施“战争外包”,将大量战场和冲突地区的后勤服务、民事治安甚至特种作战任务外包给私营的“国防承包商”,催生了以黑水为代表的一批私营军事公司(PMC)。
除了上述两个潮流的推动之外,近年来国际安保行业的快速发展还得到了以下几方面因素的推动:一是技术的进步使得安保公司的相关安全服务成本降低、可靠性上升;二是高科技化的军队、警察等政府机构无法在体制内容纳相关技术人员,转而购买私营公司的专业服务;三是私营公司在雇佣和部署时更加灵活,在和平时期是更为经济和方便的政策工具;四是冷战结束后,大量退役士兵为安保公司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总之,公共供给不足和市场有效供给上升共同促成了安保行业的崛起。时至今日,全球安保行业的从业人员已达1950-2550万人,合法拥有170-370万枪支。国际安保市场规模在2007年至2016年间由1650亿美元增长至2440亿美元,增长了近1/3。在70个有数据统计的国家中,平均每10万人中有381名安保行业雇员,安保公司雇员数和警察人数的比率为1.8比1,也就是说世界上平均一名警察就对应有将近两名保安员。在业务范围上,国际安保也逐渐从传统的人员和设施保护、安全风险分析和安全技术支持进一步扩展到公共医疗复健、监狱管理、罪犯押送、警用设施维护、钞票回收等公共职能领域。欧美国家的安保企业在当前国际安保市场上占据着优势地位,美国专业市场研究和商业分析机构2018年发布的全球安保行业报告列出全球16家领先的安保公司,其中除了北京保安服务总公司、中安保实业集团、德威三家中国公司以及伊拉克SIS、印度TOPSGRUP、阿联酋Transguard之外,其余10家均为欧美公司。欧美安保企业起步早,业务模式和业务水平都处于领先的水平,尤其在“安全外包”和“战争外包”的两次浪潮当中,欧美安保企业抓住了机遇, 使其业务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从发展历程上看,全球安保企业大体上呈现出三种类型的的发展模式。一是通过资本运作模式发展壮大的传统安保企业。目前名列世界安保企业前茅的杰富仕和赛科利达以及西班牙保赛固公司都是上市企业。其发展的特点是:从地方性小型保安公司做起,借助政府“安全外包”的机遇,通过资本市场不断进行并购,成为全球性安保服务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巨大,员工数十万,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部分员工为低端蓝领员工,流动性很大。主业是人们日常能见到的保安巡逻、现金押运等业务,近年来也致力于发展特种、高端安保服务以及安保高科技设备。二是借助经济全球化衍生出来的高端风险咨询、医疗救援服务企业。“化险咨询”公司(Control Risk)和国际SOS公司是其中的代表。“化险咨询”公司源自为保险公司提供的咨询和应急救援服务,而国际SOS则源于法国医生瑞贺默在东南亚创办的给西方人提供的应急医疗服务。这类公司以专业性为本,以提供高端信息咨询服务、医疗救援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这类公司通常不以安保为主要业务,而是通过与当地安保公司合作建立全球性的协作网络,一旦遇到反绑架、反劫持、紧急救援等客户需求的时候,通过协作网络来提供服务。三是借助战争机遇发展起来的私营军事企业(PMC)。这类公司实质上就是由退伍老兵组成的雇佣兵。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削减国防开支,将部分军事后勤训练服务的外包养育了此类公司。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其野蛮生长创造了机会。前黑水公司是最“臭名昭著”的代表,但同树大根深的美国军工承包商如哈里伯顿(Halliburton,现分离为KBR公司)、伯克特尔(Bechtel)、德阳(DynCorp)相比,黑水只能算根小萝卜。私营军事公司的存在与特定的国家战略相关,随着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这类公司也迅速萎缩,黑水的境遇便是个中缩影。纵观过去40年全球安保行业的发展状况,当下的全球安保行业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业态特征。政府的支持不仅仅体现为出台几份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而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刻调整,政府外包部分公共职能,为安保服务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输送了能量。以行业龙头企业杰富仕为例,该公司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大规模承接各国政府的合同,迅速壮大,包括匈牙利政府的安全服务、英国的监狱私有化、伦敦法庭的护送和看管业务、美国的罪犯矫正业务、德国邮政合资公司等。在杰富仕2017年的总收入当中,政府客户收入达20亿美元,所占比例较2015年34%有所下降,仍占到了1/5。政府业务包括监狱看守、司法看护、使馆安全、救灾减灾、慈善和非政府服务、边境守卫和排雷等。
目前全球排名前茅的安保企业杰富仕和瑞典的赛科利达都是上市企业,资本运作在这两家公司的成长壮大以及称霸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杰富仕(G4S)是一家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合并和分拆的国际安保公司,来源极为复杂,主要血脉来自1968年四家独立英国公司合并而成的G4总体安全公司(Group 4 Total Security)、1971年就在伦敦上市的斯科里克公司(Securicor)和1995年在哥本哈根上市的法尔克•塞科利达公司(Falck Securitas)。2000年,G4和法尔克•塞科利达合并为G4法尔克(Group 4 Falck);2002年G4法尔克收购了美国第二大安全服务公司卫康和(Wackenhut Corporation);2004年,G4法尔克与斯科里克合并为当前的杰富仕(Group 4 Securicor)并分别在伦敦和哥本哈根证券交易所挂牌。合并后的G4S继续开展密集的收并购,在丰富业务种类的同时,将业务扩展到世界各地。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市场上市的赛科利达(Securitas AB)身上可以看到类似的轨迹。这家公司在1983年卖给外来投资者瑞典多元化投资企业Investment AB Latour之后,与资本市场相结合开启了一系列上市、分拆、收购的资本运作,成为一家股权投资家在后台运作、专业人员在前台经营的跨国公司。1989年,赛科利达收购挪威、丹麦、葡萄牙的公司;1992年,通过股市融资进入法国、瑞士、奥地利、德国、西班牙市场;1999年至2003 年收购美国平克顿侦探社(Pinketon Detective Agency)和伯恩斯安全公司(Burns Security),整合成立美国子公司。2006年至2008年,赛科利达系统公司、赛科利达直接服务公司、Loomis现金押运公司等部分子公司剥离分拆上市。2018年6月,赛科利达的公司市值折合63亿美元。企业年收入27亿美元,净利润9.14亿美元,市盈率20.08倍。从赛科利达的发展历程看,资本市场是它获得扩张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世界各国的安保企业将高科技安防的应用作为业务突破的发展方向。整体看来,人力安防依然是全球安保行业的主要业态,但高科技应用日益成为行业竞争的尖端领域。杰富仕2017年总收入约合100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与安防技术相关的收入达到3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4%,占到当年总收入的33%。投资一体化的安保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创新型的技术咨询、软硬件、安装、运营与维护将继续成为杰富仕的发展重点,与之相对应的是,2017年公司的雇员人数削减了8.3%,从高峰期的62万人下降到57万人。赛科利达公司在总体上仍然是以国内安保业务为主体的公司,大部分员工是低薪蓝领,包括大量在东道国临时招聘的人员,人员流动性很大,每年新员工占员工存量在40%上下。不过,尽管业务主体是劳动密集型的低薪蓝领工作,赛科利达也致力于借助高科技手段实施“解决方案化”以及“打包服务”的业务模式,即建立在品类齐全的安保服务基础上的量身定制产品, 包括保安巡逻、大型活动安保、派遣服务、远程保卫、远程维护,并在这些基础上发展出衍生服务如7x24呼叫中心、客户资产安全管理、服务报告、数据监控及管理等。过去40年,在资本与技术的推动下,世界各地都经历了一场“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浪潮,安保行业也涌现出一批跨国经营企业。其中杰富仕的业务覆盖全球90个国家,赛科利达覆盖55国,加达国际覆盖22国,保赛固覆盖14国。然而,简单的业务覆盖并不能代表这个行业的“全球化”水平,对应于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标准,安保行业的全球化水平其实并不合格。首先,全球安保市场实际上是高度分散的。对应于全球2440亿美元的安保市场规模,目前最大的两家跨国保安公司杰富仕和赛科利达的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0亿和55亿美元,仅为全球市场份额的4.4%和2.4%。其次,安保企业的服务也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号称业务遍及全球90个国家的跨国安保企业杰富仕仅在英伦三岛和北美两地就获得了接近40亿美元的收入,加上欧洲大陆的13亿美元的收入,欧美地区的收入占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在冲突和动乱较为频繁的非洲地区和中东地区,杰富仕的收入和雇员数远远低于发达地区。总体来看,杰富仕还是一家立足于欧美的“地方企业”。最后,从雇员构成上看,安保企业还不得不以本土化为主。赛科利达公司在55个国家有经营业务,其33万名员工当中北美区占33%、欧洲区35%、拉美区18%,世界其他地区仅占14%。相比之下,保赛固公司的业务分布更呈现跨国特征,拥有最多员工的国家是巴西5万人,其次有西班牙2.7万人、阿根廷1.8万人、秘鲁1.1万人,整个拉美区收入占全部收入的60%。引人瞩目的是保赛固在印度也已经拥有超过1万名员工,在新加坡有超过1600人的队伍。因此,相较于更加时髦和流行的“全球化”,安保行业更适合“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概念。“全球本土化”把全球化与地方化结合在一起,强调全球化的产品或服务与当地政治、社会、文化结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安保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业务主体和业务对象都具有很强的本土性,而且往往都受到各国乃至地方政府的强力监管,因而必须扎根在各地方的本土政治社会权力结构当中,与当地的文化习俗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这就在根本上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分散性、地域性与本土性的特征。2013年,刘伟在《人民公安报》上发表的文章在理论上提出了“中国安保企业国际化”的命题。而在实践上,早在21世纪初,中国安保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走出去”,中安保集团2003年在吉尔吉斯斯坦收购了保安公司, 2005年并购了柬埔寨的保安公司。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批中国安保企业纷纷通过自营自建、合资、收并购等方式走向“国际化”。中国企业在国际安保市场上还只是个“入门者”,不仅谈不上全球市场份额与竞争力,对“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本国企业及公民的海外利益保护需求, 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因此,在这一客观现实面前,深入探索和把握全球安保行业的发展态势与规律,对于思考中国安保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者:余万里,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蒋千璐,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