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南湖街松涛苑小区有多名大学生当保安,因怕伤自尊,这些大学生从不对亲友谈及工作,包括自己的父母。(4月4日《武汉晚报》)
大学生当保安丢人吗?这绝不是简单的肯定与否定的二元解答,而在于择业者本身对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亦即社会职业能否还原对劳动价值本有的尊重,以及劳动者本身的尊严。
在能力无法显性化的情况下,学历便被拿来当做价值判定的标尺。比如,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保安无需什么学历,只要身体健康即可胜任,大学生花了那么大的教育成本,因此不能说不是一种浪费,对社会而言则可能是知识价值在“缩水”,大学生变得不值钱了。
事实上,职业与学历并不存在天然的对应关系,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职业的学历水平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普遍提升。然而,大学生对职业的认同依据贵贱排序,难免不出现贵热贱冷,择业扎堆的局面。比如,年复一年的公务员报考人数持续攀升即是明证。在职业的身份外衣之下,还潜含着诸如社会地位、公共保障等不可同日而语的差别。
大学生当保安丢脸不丢脸,承载的不只是个体的痛感,更是社会职业差别伴生的群体性焦虑。这样的焦虑,本能地指向了教育的终极目的,当就业的现实无法证明“知识改变命运”命题,自然就会泛化出读大学无用的论调。
与此同时,习惯性地认为保安一类职业属于低学历者的“专利”,默认职业贵贱的存在,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的悲哀。要从根本上消除社会职业之间的贵贱差别,除了职业对能力要求产生的待遇差别之外,所有的职业该给予同等的社会保障,减轻不同职业之间的社会地位落差,有效破除就业的现实困境,才可能有效纾解就业观念产生的痛感。 (来源华商报)
|
|